September 14, 2013

交換學生出國前辛苦事前筆記---政大篇

謹以撰寫這些記錄交換生活的文章,紀念我22~23歲的青春歲月。
(說穿了就是覺得自己大腦已經越來越不好使,以後肯定會忘記這些促成我交換的浪兒)



前情提要
        在念政治大學四年級的時候,參加了由學校國合處所舉辦的校際交換生計畫。交換生的申請制度大概就是先分語系,英語組、日語組、韓語組等等,看你想要參加哪個語系的交換,再去準備該語系所要求的學業或語言成績。而生為英文系的我,想當然爾的報名了英語組,為此於大四上學期準備了托福(TOEFL)。
     
申請交換
        基本上如果是上學期申請交換生的話,報名時間約莫十一月初開始,是用網路填寫報名表,填一些基本資料以及想要報名的語組,在這個報名表上就會有語組可以讓你選擇,還有欄位讓你填上你的學業成績(以GPA計算)以及語言考試的成績(英語組的話多益TOEIC、托福TOEFL和雅思IELTS都可以使用)。所以大概在報名的這個時間之前你就要把試都考好了,但如果成績還沒出來的話沒關係,學校可以讓你晚些時間繳交語言考試的成績。(我有聽過最晚是口試時間之前都可以交,口試時間約莫十二月初)
     
        接下來就將填妥的表格印出簽名繳費繳交到國合處即可。

        之後可能就要開始準備檢附一些學業成績以及語言考試成績的影本等等,這個階段通過的話(基本上都會通過),學校就會安排進入口試。口試是分語組口試,如果你是英語組就用英文口試這樣。

口試:      
        口試時間約莫十二月初,一個人十分鐘,但我這屆分兩個老師在不同教室口試,所以時間切成五分鐘、五分鐘。口試委員大概就是問一些基本問題,然後看你的回答來提問。但有些問題是一定會問的,像是:你想要去哪裡交換?為什麼?
        尤其是看到我是英語組但是想要去日本交換的人,他們會更想要知道為什麼不去英語系國家交換而是要跑去日本。
        其他問題像是交換的動機也會問到。
        總之,五分鐘的時間很快就過了,記得面試時要穿的有點正式,讓老師覺得你有重視這場面試較佳。

排名與志願
        排名的決定方式是由你的學業成績、語言考試成績以及口試所組成。(印象中是30%、35%、35%)排名有兩種,一種是跟研究生混排,另一種是大學部自己的排名。印象中我大學部的排名是二十幾,混排的已經忘記了。
        排名出來後就可以開始填寫志願,一樣是透過電腦填寫。學校那邊會公布與政大交換的姊妹校,一長串的名單要自己看符不符合該學校對於學業成績或是語言考試成績的要求,從中篩選。(如果不符合該學校要求但是申請上該學校的話,該學校很有可能拒收。)
        當初第一志願放東京一橋大學、第二志願放名古屋大學、第三志願是長崎大學、第四志願是立命館大學。後面就開始放一些歐美學校,但因為主要還是想要去日本,所以後面的志願就沒有這麼認真排。

最終結果決定
        結果大概在一月上旬(我這屆是1/9)出來,由於是大學部以及研究生一起競爭的原因,學校是採取研究生優先錄取,也就是研究生的志願都分發完才會來分發大學生的志願。而就這麼不巧,我的第一志願以及第二志願都被研究生所佔去,因此,我最後獎落長崎大學的NISP(Nagasaki International Student Program)。
        學校公布後國合處會給約莫一個禮拜的時間讓你決定你同意在該學校出國交換抑或是你想要參加候補。參加候補的方式就是放棄你現在的學校,然後選擇你要候補的學校去做候補。就我個人而言,參加候補的風險很大,因為你要先放棄你原有的學校,如果你也沒有候補上任何學校的話,這就代表你沒有出國交換的資格了。因此參加候補很有可能面臨兩頭空的狀態,要慎思。(個人認為這制度很爛)
        當一切塵埃落定後,你就要簽署交換生同意書以及給家長簽同意書,並繳交保證金五千元,這個保證金如果你有達到學校提出的一些要求(像是回國後兩個月內提交交換心得+參加Buddy Program等),是可以在你交換完榮耀歸國後退回去的。

***
      
        跟政大交換體系搏鬥的故事大概在這邊告一段落,其實大部分的交換生應該都在此告一段落了。因為這之後只要等對方學校寄文件過來,填寫好之後送出去,你就可以在台灣翹著二郎腿訂機票等出國。
        但也有少部分的學生(像是我),申請的交換學校提出比較多的要求,那又是另一個起起伏伏的故事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